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科技,  美股投資

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
在半導體產業鏈中,ASML 是無可取代的存在。這家來自荷蘭的設備製造商,擁有全球唯一的極紫外光(EUV)光刻機技術,是推動先進製程發展的關鍵。從台積電(TSMC)、英特爾(Intel)到三星(Samsung),沒有一家先進晶圓廠能繞過 ASML 的技術,這也讓它長年享有「技術壟斷」的護城河。但在市場一片看好 AI 浪潮與晶片升級週期之際,ASML 最新一季財報卻釋出了一絲隱憂。儘管第二季訂單優於預期、營收與毛利均創新高,公司卻罕見示警 2026 年成長無法保證。這不僅讓投資人對其未來估值產生質疑,也讓市場重新審視半導體資本支出週期的冷熱變化。本文將從 ASML 基本面出發,逐步解析這家技術霸主當前所面對的地緣政治風險景氣週期波動,深入探討它是否仍值得長期投資,或是否已有高估的疑慮。

一、ASML 是什麼樣的公司?全球光刻設備霸主的獨特地位

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
ASML,全名為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Lithography,成立於 1984 年,總部位於荷蘭艾恩德霍芬近郊的維爾德霍芬(Veldhoven)。該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量產極紫外光(EUV)光刻機的企業,在先進製程的設備供應鏈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。

ASML 的核心產品為光刻機,是製造晶片過程中用於圖案轉印的關鍵設備。根據光源波長可分為:

  • DUV(深紫外)光刻機:用於成熟製程(如 28nm~90nm),中國仍可購買部分型號。
  • EUV(極紫外)光刻機:應用於 7nm 以下先進製程,僅 ASML 可供應。
  • High-NA EUV(高數值孔徑):代表下一世代製程演進,2024 年開始出貨。

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(如 TSMC、Intel、Samsung)都必須仰賴 ASML 的設備才能進行高階製程升級。ASML 採取長期合作+分期付款+售後維護收費的商業模式,除了銷售設備本體外,還擁有高利潤的「Installed Base Management」部門(即設備維修、升級與零件更換),具備良好的經常性收入基礎。

根據公司 2025 年第二季財報,目前全球已安裝超過 1,600 台系統,並持續拓展至 High-NA 光刻新世代。2024 年全年營收達 €27.6B,毛利率高達 51%,淨利率超過 30%,顯示其在產業鏈中的高定價能力與技術壁壘。

二、ASML 的商業模式:高毛利的設備銷售與穩定的售後收入

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
ASML 的商業模式與一般科技公司大不相同。它並不直接生產晶片,而是專注於提供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最關鍵、最昂貴的設備──光刻機。憑藉極高的技術門檻與專利壟斷,ASML 成為全球僅有的 EUV(極紫外)設備供應商,也因此具有強烈的議價能力與客戶依賴性

ASML 的營收主要分為兩大類別:

  1. 系統銷售(System Sales)
    包含 EUV、DUV、以及少量的新世代 High-NA EUV 光刻設備。每台 EUV 設備單價高達 €1.5 億~€2 億不等,且通常需提前一年以上預定。由於全球先進製程廠商(如 TSMC、Intel、Samsung)都仰賴 ASML 進行製程升級,這部分成為推動營收成長的主引擎。
  2. 已安裝基礎管理(Installed Base Management, IBM)
    包括售後維修、升級模組、零組件替換與軟體更新。隨著 ASML 已出貨系統累積超過 1,600 台,該部門成為穩定現金流來源。2025 Q2 該業務貢獻營收年增 41%,毛利率甚至高於設備本體,成為長期價值核心。

此外,ASML 採取「分期付款+合作預訂」模式降低客戶採購門檻,同時與 Zeiss、Trumpf 等上游光學/雷射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,進一步鞏固供應鏈掌控力。這使得 ASML 不僅能掌握製造端技術命脈,也擁有極強的定價能力與客戶黏著度

在其他設備供應商仍陷於價格競爭時,ASML 卻能維持逾 50% 的毛利率與 30% 以上的淨利率,說明其不僅是技術壟斷者,也是商業模式極為成功的典範。

三、2025 Q2 財報亮點:成績亮眼,但前景存變數

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
📊 一、營收結構(Revenue Breakdown)

🔧 1. Net Sales:€7.7B(+23% YoY)

  • Net System Sales(設備銷售):€5.6B(+18% YoY)
  • Installed Base Management(維護與升級):€2.1B(+41% YoY)

👉 意涵:設備銷售仍為主力,但維護與升級佔比快速提升,代表安裝中的設備數量在穩定成長,創造穩定現金流

⚙️ 2. Net System Sales 組成

產品類型金額說明
EUV(極紫外)€2.7B最核心產品,邁入量產擴張期
ArFi(浸潤式 DUV)€2.4B成熟製程與次先進製程使用廣泛
其他(ArF Dry、KrF、I-line、Metrology)合計 €0.6B小眾或輔助型產品

👉 意涵:EUV 與 ArFi 就佔設備銷售的 89%,體現高階製程仍為成長引擎。


💰 二、獲利與成本結構(Profitability Breakdown)

項目金額比例與去年同期比較
Gross Profit(毛利)€4.1B54% 毛利率+2 個百分點
Operating Profit(營業利益)€2.7B35% 利潤率+5 個百分點
Net Profit(淨利)€2.3B30% 淨利率+4 個百分點

👉 意涵:不僅營收年增 23%,毛利與淨利率同步上升,代表高附加價值產品(如 High-NA EUV)帶動營運槓桿擴大


🧾 三、費用明細(Operating Expenses)

項目金額
R&D(研發費用)€1.2B
SG&A(營運與行政)€0.3B

👉 R&D 占比高達 16% 營收,顯示 ASML 持續重注高階技術研發,特別是 High-NA EUV 的進展(EXE:5200 系列)。


🧩 四、重要趨勢整理

  1. EUV 仍為營收主力,且毛利高,是獲利推手
  2. 安裝基礎收入成長 +41%,未來即使銷售放緩,也能靠維護與升級撐穩現金流
  3. 營業與淨利率同步提升,展現成本控制與產品組合優化成效
  4. 持續強化研發投資(16% of sales),為 2nm/High-NA 打基礎

✅ 結論

本次財報展示了 ASML 的強大「飛輪效應」:

  • 每多賣一台 EUV,未來都可能為維護服務貢獻 recurring income。
  • 新舊產品組合優化帶動毛利提升。
  • 雖然 2026 成長存疑,但 Q2 表現說明 基本面仍極為穩固、具備長期競爭力。

[股票分析] ASML 深度分析:壟斷優勢能否抵擋地緣與週期風險?

🧩 一、各區域銷售趨勢總覽

區域重點觀察
中國2023Q2 開始激增,2024Q1 達高峰,現仍保持高位
台灣較穩定,2024Q4 明顯放量,2025年維持強勁
南韓起伏較大,2024Q3、Q4 出現明顯高峰
美國變化不大,佔比有限,2025年略為上升
日本波動小,但在2024Q4突然放量,推升總體高點
EMEA起伏大,為不穩定客戶群
Other長期占比低,可忽略

🔎 二、逐季度重點變化

✅ 最新一季(Q2’25)

  • 總額 €5.6B,較 Q1’25 小幅下降。
  • 台灣中國維持強勁,幾乎佔了近 60%。
  • 南韓與美國略微下降。

⬆️ 高峰期:Q4’24

  • 總額高達 €7.1B(歷史最高)
  • 由於台灣、南韓、日本三強齊放量帶動。
  • 可能與 High-NA EUV 出貨與新一波建廠有關(例如 TSMC N2、Samsung GAA)。

🔻 低谷期:Q1’22 / Q1’24

  • 分別為 €2.3B 與 €4.0B。
  • 低谷通常發生在年初,可能與會計認列週期與客戶排程有關。

📈 三、大趨勢觀察(2021Q4–2025Q2)

區域長期趨勢說明
中國顯著上升雖有美國限制,但 DUV 機台出貨激增
台灣穩健成長TSMC 持續為最大單一客戶之一
南韓波動大,但整體增加Samsung 出貨與否高度敏感
美國 / 日本相對穩定美國近年開始擴張晶圓廠但尚未全面放量
EMEA / Other不穩定、貢獻有限地緣政治影響大、訂單不連續

💬 四、重點結論

✅ 穩定成長主力:

  • 台灣與中國:目前是 ASML 訂單最大支柱,若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將構成風險。
  • 南韓的放量彈性高:反映 Samsung 的資本支出節奏。

⚠️ 風險觀察:

  • 中國佔比偏高,若美國全面擴大限制 DUV 出口,將直接傷害 ASML 2026 成長性。
  • 台灣出貨集中度高,若地緣政治出現問題(如台海局勢),對業績是巨大黑天鵝風險。

四、從CEO訪談看ASML未來發展


一、財務表現總覽(Q2 2025)

  • 營收: €7.7B,達財測高標。
    • 其中 €2.1B 來自於 installed base(既有設備升級與服務)。
  • 毛利率: 53.7%,高於指引。
    • 原因包括:
      • 高毛利的升級收入(如 NXE:3800 升級)。
      • 一次性成本優勢。
      • 關稅負面影響低於預期。
      • 有一台「High-NA」設備出貨,對毛利有些微稀釋效果。
  • 新訂單量: €5.5B,其中 EUV 訂單 €2.3B。
  • 淨利: €2.3B。

二、Q3 及全年 2025 財測展望

  • Q3 預估營收: €7.4B – €7.9B。
  • Q3 預估毛利率: 50% – 52%。
  • 全年預估營收: 較 2024 成長約 15%。
  • 全年預估毛利率: 約 52%,比上半年略低(上半年為 53.8%)。
    • 下半年毛利率下滑原因:
      • 升級業務貢獻降低。
      • 一次性成本效益不再。
      • High-NA 設備佔比提高,拉低毛利。

三、區域市場與需求趨勢

  • AI 為主要成長動能,驅動邏輯(Logic)與記憶體(Memory)需求。
  • 中國市場營收預期將超過 25%,與出貨排程一致。
  • 記憶體領域(HBM/DDR)先進製程(邏輯)皆擴產中,推升 EUV 使用率。

四、產品與技術進展

EUV 系列

  • NXE:3800
    • 全面出貨版本為每小時 220 片(比 NXE:3600 提升 37% 生產力)。
    • 幫助客戶將更多多重曝光層(multipatterning)轉為單次曝光(single expose),提升良率與生產效率。
  • High-NA EXE:5200
    • 第一台已交付安裝中,目標每小時 175 片,較 EXE:5000 提升 60%。
    • 準備進入高產量量產階段。

DUV 系列

  • 高階客戶亦對最新浸潤式與乾式機台(如 NXT:2100、NXT:870)需求穩定。

五、Installed Base(既有設備)業務

  • 2025年預估成長約 20%。
    • 上半年升級業務強勁(特別是 NXE:3800 升級)。
    • 下半年服務收入提升(因更多 EUV 機台保固期結束,轉為付費維修服務)。

六、資本配置與股東回饋

  • Q2 股票回購金額: €1.4B。
  • Q2 發放年度最終股息: €1.84/股(2024 年總股息 €6.40)。
  • Q3 預計配發中期股息: €1.60,於 8 月 6 日支付。

七、長期展望(至 2030 年)

  • 市場成長性強,AI 是主驅動力。
  • 高階製程轉向先進邏輯與記憶體技術,將提升光刻需求密度(litho intensity)。
  • 2023 資本市場日預測仍維持:
    • 2030 年營收預估: €44B – €60B。
    • 毛利率預估: 56% – 60%。

CEO 特別提及的風險

“Looking at 2026, we see that our AI customers’ fundamentals remain strong. At the same time, we continue to see increasing uncertainty driven by macro-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developments. Therefore, while we still prepare for growth in 2026, we cannot confirm it at this stage.
— Christophe Fouquet, ASML CEO

📌 重點:

  • 雖然 AI 客戶基本面仍然強勁,
  • 但不確定性正在升高,來自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
  • ASML 雖然仍然「準備成長」,但「無法保證 2026 一定會成長」

1. 關稅影響(Tariffs)

  • 送往美國的設備、零件、維修服務可能被加徵關稅
  • 第三國可能對美國出口的模組課稅(例如 EU 對美製元件)
  • ASML 正嘗試用「自由貿易區」與供應鏈合作方式減緩影響

2. 間接風險:宏觀與地緣政治

  • 關稅可能導致整體宏觀經濟不穩
  • 包括出口管制、晶片禁令、各國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

3. 成長預期的可見度下降

  • 雖預期 2025 年穩健成長(+15%),但 2026 年開始「能見度下降」

✅ 財報發布會重點整理

面向重點觀察
📌 成長性單季 YoY +23%,半年 YoY +33.8%,AI 推動與客戶先進製程擴張驅動
📌 獲利能力毛利率 53.7%、營益率 34.6%、淨利率近 30%,遠高於多數科技製造業
📌 財務體質股東權益占比近 40%,財務穩健、無大筆短債
📌 股東回饋半年內已派息 €1.31B,回購股票 €4.08B,總計回饋超 €5.3B
📌 短期風險現金消耗加速、地緣政治與出口管制需關注

總結:壟斷優勢仍在,評價修正後是長線布局機會?


🧮 一、估值推算基礎

✅ 1. 2025 財測基準(來自財報與展望):

指標數值註解
預估 2025 營收€ ~36.8B年增約 +15%(來自新聞稿)
預估 2025 淨利€ ~10.5B根據 Q1+Q2 合計 €4.65B,假設下半年持平至略升
預估 EPS€26.5~27.5基於全年稀釋股數約 384–390M 計算
毛利率約 52%結構穩定、具長期護城河

🔎 二、相對估值法(PE 與 PEG)

✅ 假設一:成長穩定、AI 高速演進情境

  • 合理 PE:30~35 倍
  • 對應股價 = €26.5 × 30~35 ≈ €795~928

👉 這是市場給予高技術壟斷成長股的合理上限範圍。

✅ 假設二:估值回調(景氣輪動或地緣風險顯現)

  • PE 回落至歷史平均 22~25 倍
  • 對應股價 = €26.5 × 22~25 ≈ €583~663

👉 這將是明顯「超跌時的機會區」,尤其適合長期投資者。

✅ 假設三:悲觀假設(高NA貢獻遞延 + AI 去庫存 + 關稅惡化)

  • PE 壓縮至 18~20 倍(金融風險環境中常見)
  • 股價對應為 ≈ €480~530

👉 屬於「極度恐慌區」,若出現可分批進場。


📉 三、DCF 評價(簡易折現模型)

  • 假設 FCF 從 2025 開始穩定成長 12~15%/年(低於歷史 EUV 高成長,但較穩健)
  • WACC = 8%、永續成長率 3%
  • 估算合理估值落在約 €750~€850 間

👉 與 PEG = 1.5 的估值一致,也代表「若以護城河+長線角度考慮,750 以下都具吸引力」。


✅ 結論建議:建議買入區間(以美元計算,假設匯率 EUR/USD ≈ 1.10)

估值區間歐元股價美元股價(約)評價建議
超跌機會區€580~660$640~730大幅低於合理估值積極分批買入
合理買點區€660~750$730~830合理 PEG < 1.5 區間逢回佈局
高估區(風險與成長並存)€750~850$830~935須期待 High-NA 與 AI 需求持續成長僅適合追高短線者
過熱區(潛在回調風險)€850 以上$935 以上價值被提前反映不建議追價

為何 ASML 管理層對未來的預測總是很保守?

ASML 是一家在對未來預測相對保守、但實際執行力極強的公司,而這種保守風格經常在財報日後導致股價短期回跌


🔍 一、ASML 的保守預測特性

  1. 財測通常「達標」但少有「驚喜」
    • 財報內通常會給出一個明確但不浮誇的 guidance(如:「7.4–7.9B 營收」、「50–52% 毛利」)。
    • 毛利率預估幾乎年年說「下半年會比上半年略低」,就算 Q2 開得不錯,也會強調「one-off 效應不會持續」。
  2. 會提前釋放不確定性與風險
    • 本季(Q2 2025)就明講: “We do see growing uncertainties… due to macroeconomics, geopolitics, tariffs, export control.”
    • 這類說法會讓投資人傾向保守評估下半年成長性。
  3. 經常對市場前景「穩中帶疑」
    • 雖然肯定 AI 驅動力,但語氣經常加上修飾詞(e.g., “we continue to monitor…”, “still preparing for growth…”, “uncertainty increasing…”)。

📉 二、這種保守風格如何影響股價?

時間點財報內容市場反應
Q1 2024營收達標,但下修全年展望股價下跌約 -5%
Q3 2024EUV 出貨亮眼,但提到中國限制與高基期當日跌 4%
Q2 2025財報優於預期(53.7% 毛利),但強調 Q3 可能下滑當日跌 10%

投資人對 AI 與晶圓擴產的預期很高,而 ASML 經常在財報中「潑一點冷水」,導致市場從「FOMO 預期」轉為「現實調整」。


🧠 三、為什麼 ASML 會這樣保守?

  1. 技術週期長、交期複雜
    • 設備交付與驗收周期往往橫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,ASML 不容易快速拉高短期財測。
  2. 容易受宏觀政策影響
    • 例如美中出口限制、美國與歐洲關稅,都會直接影響出貨與安裝節奏。
  3. 管理層風格穩健
    • 前任 CEO Peter Wennink 與現任 CEO Christophe Fouquet 都屬於「技術人主導」、「重實現不炒作」的風格,不走 NVIDIA 式的宣傳策略。

總結來說,ASML 屬於 「保守報喜、實際強勁」 的典型歐洲科技巨頭,這種公司有幾個關鍵特性:

  • 逢財報後下跌是長期加碼機會。
  • 中長期(3年以上)幾乎從不讓投資者失望。
  • 不追短線財測爆點,而是穩定釋放成長潛能。

📌 可以將這種財報後回落視為逢低布局的時機,尤其如果相信未來 AI、HBM、DRAM 製程對 EUV 需求會持續擴大。